鄂尔多斯奏响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之歌
发表日期:2020-01-08 15:16:0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梁喜俊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全力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煤化工产能达1533万吨,被列为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煤炭实现了从燃料到材料,从黑色资源到绿色产业的华丽转身。”
  
  “在稳定煤炭生产、保障国家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打好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组合拳’,全市天然气年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这是2019年9月,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鄂尔多斯市专场新闻发布会时介绍的一段话。 
  
  新中国波澜壮阔的70年,也是鄂尔多斯这座资源型城市与时俱进、不断跨越赶超,发生沧桑巨变的70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沐浴着新时代的光辉,有全国第一产煤大旗之称的准格尔旗,能源经济跃马加鞭,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煤转烯烃,煤炭清洁利用的典范 
  
  
  煤从铁路走、煤从空中走,发展壮大油、气、醇、烃等煤化工产业规模,这是准格尔旗近年来不断推动能源经济发展变革、模式创新,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地处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的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始建于2007年,历经3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到2010年10月16日顺利产出第一桶油,标志着久泰在内蒙古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百万吨甲醇装置取得了成功。 
  
  项目一期占地1100亩,投资60亿元。截至2019年10月底,实现煤炭转化2100余万吨,平均年转化煤炭230余万吨。 
  
  “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我们生产的甲醇大多卖到了华北、西北地区。”回忆起建厂初期甲醇销售时的火爆情景,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久泰门口车水马龙,公司每天生产近3000吨甲醇,一天有近300辆罐车等着拉运。” 
  
  每天这么多车排队,说明市场需求旺盛,这里面定是“钱”途无量,久泰决策层洞悉到了这里面蕴藏的商机,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很快久泰做出了向甲醇下游产品“挺进”的决策部署。 
  
  2013年,投资82.8亿元的二期年产60万吨烯烃项目在社会各界人士期待的目光中奠基动工,其园区引领示范带动和创业创新精神令人敬仰。历经6年的风雨兼程,2019年3月,项目建成投产、喜获成功。 
  
  项目以久泰一期自产的甲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繁杂的流程再造,生产出合格乙烯和丙烯,乙烯和丙烯聚合后变化成聚乙烯和聚丙烯,成为白色的固体颗粒,实现了由煤炭到甲醇再到烯烃转化增值的华丽蜕变。 
  
  据测算,一家年设计产能60万吨的烯烃项目,年可消化180万吨甲醇。这意味着久泰一期自产的100万吨甲醇不仅不够,每年还需从其它企业手中购进80万吨的甲醇原料。 
  
  “原来是卖甲醇,现在改为卖烯烃,这一进一出之间学问就大了。”采访中,准格尔旗能源局一位负责人介绍,煤开采出来一吨才卖三四百元,企业将煤转化成甲醇,能卖两三千元,如果再往下游延伸,把甲醇转化成烯烃,就能卖七八千甚至上万元。 
  
  “我们正在建设三期年产50万吨乙二醇项目,总投资70亿元,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完成投资9.7亿元。”该公司新闻科一位工作人员解释,乙二醇是烯烃的延伸产品,他们以黄河为界,在黄河北岸托克托工业园区正在筹建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而在南岸,则布局有年产10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和50万吨乙二醇。仅沿黄河两岸,久泰投资超过300亿元。 
  
  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路园区入驻的企业有伊东年产60万吨甲醇、伊泰煤制油、天润化肥、易高煤化等,这些企业别看产品不同,但原料都是煤。未来,久泰不单要做甲醇、烯烃、乙二醇,还要做芳烃和二烯烃。 
  
  事实上,曾经的准格尔旗一二三产严重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呈“一煤独大”的局面。为响应国家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号召,准格尔旗审时度势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形成了全国最为先进、完整的煤炭清洁开发产业链。 
  
  
  煤炭地下气化,采煤技术的一次革命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升级,发展节约型、清洁型能源,而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深埋地下无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高灰高硫不适宜井工开采的煤炭资源进行气化开采,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要求。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气化,将燃烧、气化产生的合成气通过产品井输送至地表进行加工。合成气可加工成液体,如柴油、航天煤油,也可加工成气体,如甲烷,还可直接用于热力发电等,具有可控、清洁、低成本等优点。 
  
  “这个项目,实现了五个世界第一、六个国内第一。”在准格尔旗唐家会矿区,内蒙古中为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来讲,他们的第四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最适合开采地下深度在300~2000米的煤层。 
  
  该负责人所言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是由中为(上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为能源”)通过下设的内蒙古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也是今后继井工、露天开采之后的又一种煤炭开采方式。 
  
  煤炭地下气化的设想,最早由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88年提出。我国自1958年以来开始进行自然条件下煤炭地下气化试验,1980年以后,先后在徐州、唐山、山东新汶等十余个矿区进行了试验。 
  
  内蒙古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发始于2007年4月,当时乌兰察布市开工建设了气化采煤发电/甲醇甲烷联产工业性试验项目,并在当年10月实现点火和出气。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生产不稳定、地质条件复杂、LNG价格一度下行等原因,目前乌兰察布项目已处于完全搁置状态。 
  
  2017年,中为能源开始在中国推广第四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2018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通过内蒙古中为公司项目立项评审;同年9月、10月,项目获得准格尔旗发展和改革局立项备案,并选址准格尔旗唐家会矿区进行示范项目建设。 
  
  之后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2019年10月31日,中为能源鄂尔多斯唐家会矿区煤炭地下气化(以下简称“ISC”)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一次性点火投产成功,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试运行,证明中为能源在中国的首个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项目已具备稳定、连续运行生产的技术条件。 
  
  据介绍,该示范项目设施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面设施由液氧罐、空压房、固液分离塔等设施组成。地下设施由气化炉和两口井组成——一口为注入井,一口为产品井。注入井的功能是生产中向井下注入氧化剂、压缩空气、水;产品井用来输送井下的合成气产品。 
  
  两口井的垂直深度为522米,并配有1000多米长可伸缩的连续油管设备。利用这样的设备在地下气化炉不中断氧化剂与压缩空气等供应的情况下,可完成连续稳定的气化生产,是工业化规模国内第一套撬装连续油管系统。 
  
  “我们的水平定向钻井是目前国内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最深的,能适用于深埋1000米以下的煤层。”内蒙古中为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澳籍技术专家介绍,项目生产的合成气平均热值在10兆焦每标方以上,它的生产成本在0.2元/标方左右,这是按准格尔旗中部煤田气化开采来计算的,其实不同的地质条件生产成本情况是不同的。 
  
  同时他介绍说,不是所有的煤炭资源和地质条件都适合煤炭气化技术项目。项目选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像建筑压煤、煤炭开采后的煤柱等井工开采余下的边角料资源等,不适合做大规模煤炭地下气化项目及纯氧工艺的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整装煤田才适合做大规模煤炭地下气化项目。 
  
  在他看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比较优势在于深层煤的利用和劣质煤的利用,通过这种技术,轻松可采埋深大于1000米的煤层。相比现在的井工、露天煤矿开采,这样的技术具有安全环保、成本低廉、节约用水、占地面积小和不涉及拆迁等诸多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其低廉的合成气产品生产成本也是重要优势。一方面采用这样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需要大规模建设地面气化炉装置;另一方面不需要大规模建设常规煤炭开采矿井,大大节约了一次性投资成本。 
  
  另外,该专家表示,从国家政策层面讲是鼓励这种技术的,但目前国家颁发的煤炭采矿证件只有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采煤方式,这意味着煤炭地下气化只能依托现有井工、露天采煤资质下进行,与实际经营不符。如果要进一步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还需得到国家顶层政策方面的支持,增加煤炭资源气化采煤利用方式。 
  
  据悉,煤炭地下气化项目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地面煤制气项目和井工开采,初步测算,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效益比地面煤制气项目效益增加近50%。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公司计划优先在鄂尔多斯市范围内,利用经过示范项目验证、成熟稳定的第四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和相关合作方合作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合成天然气(或年产160亿立方合成气)项目。 
  
  “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密切联系能源行业工作实际,按照‘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要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精准把握,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为推动全市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邬建勋表示。